首 页 政策法规 机构设置 友好城市 服务指南 涉外常识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联系我们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
 
首页 > 工作动态 > 对外开放
 

东阳竹编“扎根”中东

索引号: 发布机构: 发文时间: 2017-12-12
文号: 主题分类: 政务 登记号:

竹编国遗传承人何福礼受邀参加伊朗国际文化交流

 

 

金华新闻客户端12月11日消息  金华日报东阳分社记者 叶永永 

“艺术家有国籍,但是艺术无国界,我愿意将自己的竹编技艺,教授给任何喜欢竹编的人。”东阳竹编国遗传承人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说。

11月23日,受伊朗文化遗产、手工艺与旅游组织(简称ICHTO)邀请,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牵线,何福礼携孙子何凯舒前往伊朗开展为期5天的竹编交流培训。

惊讶干旱的伊朗竟有大片的竹林     

“没想到伊朗这样干旱的国家,也生长着竹子。”在伊朗吉兰省拉西詹市,见到大片的竹林,何福礼相当的惊讶。

吉兰省位于伊朗西北部,北临里海,气候较为干旱。“一路过来,大部分地区看上去都是黄澄澄的,只有到了山区,才有成片的绿色。”何福礼说,这跟东阳的景象大不一样。

 

来到拉西詹市的一处村庄后,何福礼被邀请到了当地的一户竹编工作室中,工作室的主人是一对40多岁的伊朗夫妇,从事竹编已有20多年,室内陈列着众多的农用竹编器具。“进到工作室后,里面铺着一张很大的席子,工人们都盘地而坐,围成一圈进行创作。”何福礼说,这是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,与东阳竹编的创作场景不太一样。

 

当主办方介绍,来自中国的竹编大师来教授竹编时,伊朗学员立刻起立,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何福礼的到来。“在伊朗,我看到有许多年轻人都来学竹编,这让我感到很欣慰。”何福礼说。

演示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受欢迎  

5天教学时间,何福礼将25位学员分为5组,教学5种平面编织、篮子、花器等收口,碗、碟、盆的圈口等竹编技法,受到伊朗学员热烈欢迎。

在进行竹编交流时,因为言语不通,何福礼的教学也曾受到了一定的困扰。“语言是最大障碍,即使有翻译,有些专业的术语也很难跟他们讲解清楚。”何福礼说。

但是很快,何福礼就想到了解决办法。“孙子懂英语,善于交流,我就让他负责理论教学。”何福礼说,他则负责演示教学,两种教学交叉进行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许多伊朗学员现场学习的很快。

 

其中一个40多岁的伊朗男学员学习特别认真,天赋也不错,看了几遍何福礼的现场教学之后,很快掌握了要领,并初步掌握了一些较难的编织手法。“我带去的竹编手法共有68种,因为时间有限,我只教了他们常用的几种。”何福礼说,临走之前,他给学员每人复印了一份编织方法的图纸,这样他走了之后,学员也可以照着图纸学习竹编。

带来的工具都无偿赠送给伊朗学员

“因为文化和工艺的不同,伊朗的竹编跟东阳的竹编差别还是挺大的。”何福礼说,伊朗的竹编也实用的器具为主,制作精良的竹编工艺品则很少。

在伊朗,面包是主食,因此装盛面包的竹篮子在伊朗相当普及,这也催生了伊朗本地的竹编市场,但是何福礼发现伊朗本地的竹编表面并不是特别光滑,有些竹编器具摸上去有些扎手。

“他们没有打磨的工具,处理没有东阳竹编精细。”何福礼说,东阳竹编在制作篾丝的过程中运用到的工具至少有是多种,但是伊朗本地的竹编在制作篾丝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由机器完成,进行精细处理的工具也只是寥寥几种。

临行前,何福礼将从中国带去的多项工具无偿赠送给了学员。“带的不多,只能每人送一项了,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竹编创作中精益求精,做出更好的作品。”何福礼说。

分享到:
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Copyright 2015 28365-365.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13020706号
本网站建议使用IE 4.0或 Netscape 4.0 以上浏览器分辨率为 (1024x768)